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精神,加快推進新形勢下云南氣象高質量發展,提升復雜多樣氣候背景下氣象服務精準度,有效保障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需求牽引、多方協同,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努力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提供高水平氣象保障。
?。ǘ┌l展目標。到2025年,氣象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進展,現代氣象科技創新、服務、業務和管理的能力不斷提升、體系更加健全,氣象服務供給能力和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氣象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到2035年,氣象關鍵科技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氣象監測、預報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氣象與國民經濟各領域深度融合,氣象協同發展機制更加完善,監測系統更加精密,預報系統更加精準,氣象服務覆蓋面和綜合效益大幅提升,全省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穩步提高。
二、構建開放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增強氣象科技創新能力
?。ㄈ┘訌婈P鍵核心技術攻關。將氣象科技創新納入全省科技創新總體布局,在科技計劃實施中支持開展氣象高質量發展核心技術研究。深化與國家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強化聯合科研攻關,加強氣象機理研究,強化云南復雜地形背景下災害性天氣預報、氣候變化、人工影響天氣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開展山地氣象、昆明準靜止鋒等大氣科學試驗。(省氣象局、省科技廳、省教育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七M氣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以中國氣象局橫斷山區(低緯高原)災害性天氣研究中心為基礎,分類建設“研究中心+試驗基地”氣象科研業務融合創新平臺。重點推進大理國家氣候觀象臺(大理山地氣象野外科學試驗基地)、昆明準靜止鋒科學研究試驗基地(彌勒)、香格里拉大氣本底站及云南氣候關鍵區域氣象野外科學試驗基地等平臺建設。(省氣象局、省科技廳,紅河州、大理州、迪慶州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ㄎ澹┙∪珰庀罂萍紕撔麦w制機制。統籌和優化科技資源,推動氣象重點領域項目、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加強集中科技攻關。完善氣象科研項目立項機制,建立“揭榜掛帥”制度,充分調動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建立氣象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激勵機制,加快科研成果向業務應用的轉化。(省氣象局、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構建嚴密高效的氣象災害防御支撐體系,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ㄔO精密氣象監測系統。實施云南復雜地形背景下氣象精密監測系統工程,科學加密各類氣象探測設施,實現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間距達到5公里、天氣雷達探測有效覆蓋率達到90%,形成陸空天一體化、協同高效的氣象觀測站網和綜合應用體系;完善氣象裝備保障體系,加快國產高精度、智能化氣象探測裝備的迭代更新,增強應急觀測保障能力;優化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推動氣象觀測高質高效。鼓勵和規范社會氣象觀測活動。(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ㄆ撸嫿ň珳蕷庀箢A報系統。實施云南山地環境下短時強降水、冰雹等復雜天氣精準預報系統工程,構建智能數字預報業務體系,建立協同、智能、高效的氣象綜合預報預測業務平臺,不斷改進預報準確率和預警提前量,實現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提前1月預報重大天氣過程、提前1年預測云南氣候異常。(省氣象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ò耍┙ㄔO智能安全的氣象信息支撐系統。實施云南智慧氣象信息化工程,在確保氣象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建設在地球系統科學框架下的云南氣象大數據平臺,建立健全部門間氣象相關數據匯交管理制度,推動氣象信息開放和共建共享;強化新型氣象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固移融合、高速泛在的氣象通信網絡,增強云計算能力,優化算法;研制高質量的云南特色氣象數據集,提高氣象數據應用服務能力;強化氣象數據資源、信息網絡和應用系統安全保障。(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ň牛┖粚嵒鶎託庀笈_站基礎能力。實施氣象臺站綜合改造攻堅工程,開展重點業務基礎設施升級和州、市、縣、區氣象局綜合氣象業務平臺建設升級;建設省級氣象臺站備份站;推進高質量氣象臺站示范化建設。(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ㄊ┨岣邭庀鬄暮ΡO測預報預警能力。實施氣象災害精準靶向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分災種、分重點行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全方位提高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推進全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建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制度,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終端、應急廣播等技術手段在預警信息發布中的應用;推進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建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決策信息支持系統,建立氣象災害鑒定評估制度。(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應急廳、省廣電局、省林草局、省通信管理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ㄊ唬┨岣呷鐣庀鬄暮Ψ烙鶓獙δ芰?。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將氣象災害防御納入自然災害防治、應急管理和鄉鎮、街道等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壓實各級氣象災害防御主體責任。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聯動機制,統籌制定氣象災害預警發布規程,建立致災風險聯合研判、風險預警聯合發布、極端天氣防災避險等制度。強化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演練、氣象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抵御災害的能力。依法做好對氣候可行性論證的管理,健全氣候可行性論證技術體系,強化重大工程建設氣象服務保障。(省氣象局、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應急廳、省能源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構建普惠共享的氣象服務體系,提高氣象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水平
?。ㄊ┙ㄔO精細氣象服務系統。實施智慧氣象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進氣象服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智能研判、精準推送的智慧氣象服務;探索打造面向全社會的氣象服務支撐平臺和眾創平臺,促進氣象信息在全省經濟社會各領域的高效應用。(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ㄊ嵤庀鬄檗r服務提質增效行動。實施高原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工程,提升糧食生產全過程氣象災害精細化預報能力和糧食產量預報能力;發展分作物、分災種、分時段、分區域的精細化高原特色農業生產氣象服務;做好病蟲害防治氣象服務,開展種子生產氣象服務;充分利用氣候條件指導農業生產和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加強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和中國氣象局、農業農村部烤煙氣象服務中心建設,探索建設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基地。(省氣象局、省農業農村廳、省煙草專賣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ㄊ模嵤┘訌姽矚庀蠓展┙o行動。實施云南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工程,建立基本公共氣象服務清單制度,建立保障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有效運行的長效機制;建設覆蓋城鄉的氣象服務體系;將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納入鄉村建設行動,構建行政村(社區)全覆蓋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與響應體系;增強農村、山區、邊遠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以及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獲取氣象信息的便捷性,擴大氣象服務覆蓋面。(省氣象局、省農業農村廳、省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ㄊ澹嵤﹥灮嗣衩篮蒙顨庀蠓招袆?。實施云南智慧旅游交通氣象服務系統工程,融合交通行業信息,開展分災種、分路段、分航段、分鐵路線路的精細化交通氣象服務。圍繞做優“健康生活目的地”需求,開展個性化、定制化氣象服務,加快數字化氣象服務普惠應用。實施城市智能管理氣象服務系統工程,提升城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增強城市氣候適應性和重大氣象災害防控能力。(省氣象局、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游廳、云南機場集團、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民航云南空管分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ㄊ嵤皻庀螅辟x能行動。推動氣象服務深度融入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開展能源安全氣象預報預警服務。強化電力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做好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調度精細化氣象服務。健全相關制度政策,促進和規范氣象產業有序發展。(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云南電網公司,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ㄊ撸嵤庀蠓漳蟻問|南亞行動。實施面向南亞東南亞智慧氣象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強風云氣象衛星的應用,研發面向南亞東南亞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技術;為“一帶一路”通路、通航、通商安全和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伴隨式”氣象保障服務。(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外辦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氣象保障體系,強化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氣象科技支撐
?。ㄊ耍┨嵘龖獙夂蜃兓萍贾文芰?。開展氣候變化監測、歸因和預測預估研究,加強氣候變化對糧食、水、生態、交通、能源等安全影響評估和應對措施研究。強化全球氣候變暖對青藏高原南緣云南區域、高原湖泊、熱帶雨林等氣候承載脆弱區影響的監測。建立氣候變化監測發布制度。實施云南碳達峰碳中和氣象服務保障工程,加快推進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云南分中心建設,構建溫室氣體立體觀測網,建立溫室氣體及碳中和基礎數據庫和監測評估業務系統,開展支撐云南實現“雙碳”目標的氣候評估和預測業務。(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省林草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ㄊ牛┘訌姎夂蛸Y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實施云南氣候資源保護利用氣象服務工程,加強氣候資源普查和規劃利用工作,建立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普查、區劃、監測和信息統一發布制度;加強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精細化監測、評估和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建立重點生態區域的氣候變化、氣候承載力和生態修復效果監測分析評估業務系統。(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ǘ娀鷳B系統保護和修復氣象保障。實施云南生態保護和修復氣象服務工程,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生態氣象服務;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氣象服務,提高重污染天氣和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氣象保障能力;加強生態質量和生態功能修復氣象監測評價;建立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造氣象公園、天然氧吧、避暑旅游地、氣候宜居地等氣候生態品牌。(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林草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ǘ唬┨嵘斯び绊懱鞖饽芰?。實施云南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人工影響天氣能力提升工程,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固定作業點、新型作業裝備等基礎設施建設,在生態重點區域開展常態化人工增雨(雪)作業;建設云南省人工影響天氣科學重點實驗室,滇中、滇南飛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保障基地,大理、曲靖、彌勒等人工影響天氣試驗基地;編制和實施云南人工影響天氣規劃;健全工作機制,完善統一協調的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和作業體系;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管理。(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應急廳、省林草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構建集約高效的人才工作體系,打造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
?。ǘ﹥灮瘹庀笕瞬虐l展環境。建立健全氣象人才評價體系和分配激勵機制。引導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氣象工作,夯實基層氣象人才基礎。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對在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或獎勵。(省氣象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ǘ┘訌姎庀蟾邔哟稳瞬抨犖榻ㄔO。加大省級人才計劃和人才獎勵對氣象領域支持力度,培養一批氣象領域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打造具有國內競爭力的氣象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加快形成氣象高層次人才梯隊。加強大氣科學領域學科專業建設,加強氣象跨學科人才培養。加強氣象教育培訓體系和能力建設,支持氣象系統干部人才教育工作,將氣象人才培養統籌納入各地人才隊伍建設。(省氣象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強化組織實施
?。ǘ模┘訌娊M織領導。堅持黨對氣象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將氣象高質量發展納入各級相關規劃,統籌做好資金、項目、用地等支持保障。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結合實際研究落實舉措,明確責任分工,扎實推進。氣象部門加強對本意見落實的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開展試點建設,為氣象高質量發展作出示范。
?。ǘ澹┙y籌規劃布局??茖W編制實施全省氣象設施布局和建設規劃。深化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氣象服務供需適配、主體多元。建立相關行業氣象統籌發展體制機制,將各部門各行業自建的氣象探測設施納入國家氣象觀測網絡,由氣象部門實行統一規劃和監督協調。
?。ǘ┘訌姺ㄖ谓ㄔO。完善氣象法規、規章及其配套制度體系。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規范氣象預報統一發布和各類市場主體傳播氣象預報的行為,有效保護氣象數據安全,規范人工影響天氣、氣象災害防御、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氣象信息服務等活動。加強防雷、升放氣球、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安全監管和行業監管。健全氣象標準體系,強化標準應用實施。
?。ǘ撸┩七M開放合作。深化氣象領域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繼續深化與中國氣象局合作,更好發揮省部聯席會議工作機制作用,合力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加強氣象開放合作平臺建設,推進與高校合作。
?。ǘ耍┘訌娡度氡U?。完善與氣象部門管理體制相適應的雙重計劃財務體制,建立氣象領域可持續的財政保障機制。切實加強對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按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落實氣象事業建設資金。按規定落實艱苦邊遠地區基層氣象工作者有關待遇。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