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泉州市生態環境局關于推進2022年低碳試點示范建設工作的通知》(泉環保大氣〔2022〕4號)發布,決定在去年創建20個低碳社區(園區、景區)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范圍內繼續開展低碳試點示范建設工作。
一、總體目標
引導低碳發展潛力較大或節能低碳、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等相關工作基礎較好的社區(園區、景區)開展低碳試點示范建設,探索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協同、公眾主體的低碳發展機制,形成一批因地制宜、特色鮮明,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低碳試點示范發展經驗,擇優爭創國家級、省級低碳試點示范。
二、建設內容
根據社區(園區、景區)的實際情況,突出以低碳為主要建設目標,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創建活動。
(一)低碳社區
1.以低碳理念統領社區建設全過程。將低碳創建工作納入社區工作計劃,與社區日常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根據社區的基礎條件、居民特點因地制宜設立切實可行的創建低碳社區的工作方案;建立低碳社區創建工作小組,專職人員負責,充分調動社區居委會、社區志愿者、居民參與創建,形成人人有責、共同參與的社會氛圍。
2.積極培育低碳文化和低碳生活方式。引導居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開展低碳家庭創建活動,鼓勵社區內居民在衣、食、住、用、行等各方面踐行低碳理念。制定和發布社區低碳生活指南,引導居民自覺減少能源和資源浪費。倡導清潔爐灶、低碳烹飪、健康飲食,減少食品浪費。鼓勵選用低碳節能家電產品以及簡約包裝商品,鼓勵采用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拼車、順風車等低碳出行方式。設立社區低碳宣傳教育平臺,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教引導和實踐體驗活動,推介低碳知識,宣傳低碳典型。
3.加強低碳能源建設。積極推進居民天燃氣等清潔能源使用;建設垃圾分類收集、分選回收、預處理等系統,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有條件的社區可建設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鼓勵試點社區積極建設太陽能光電、太陽能光熱、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采用太陽能路燈、風光互補路燈,在公交車站棚、自行車棚、停車棚等區域建設光伏發電系統。
4.提升改造低碳交通設施。合理規劃校園、醫院等人流車流密集區域交通設施。統籌考慮社區及周邊公共交通站點設置,建設以人為本的慢行交通系統,提高公交車、公共電動車、公共自行車等不同交通方式換乘便利化程度,構建緊湊高效社區公交和慢行交通網絡。統一規劃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合理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拼車搭乘和出租車??吭O施。
5.打造低碳生活設施。加強新建住宅建筑低碳準入,提高綠色建筑覆蓋率,推進既有住宅建筑低碳改造,提升住宅建筑節能水平。加強閑置土地整治,拓展綠色空間,通過見縫插綠、拆墻透綠、騰地造綠,最大限度增加綠化面積,提升環境質量。加強社區用水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完善雨水排水系統,改善積水問題。進一步推廣普及節水器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鼓勵建立面向社區的出行、出游、購物、舊物處置等生活信息電子化智能服務平臺。合理布局社區物流配送服務網點,打造社區商業低碳供應鏈。
(二)低碳園區
1.大力推進低碳生產。加強低碳生產設計,圍繞工業生產源頭、過程和產品三個重點,把低碳發展的理念和方法落實到企業生產全過程。提高園區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通過原料替代、改善生產工藝、改進設備使用等措施,加快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點用能行業低碳化改造,降低工業生產中化石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減少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制定嚴格的園區低碳生產和入園標準,對高污染、高碳排放的落后產能進行強制性淘汰,對入園企業和新建項目實行低碳門檻管理。
2.積極開展低碳技術創新與應用。建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孵化和推廣應用的公共綜合服務平臺,推動企業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發展。瞄準全球新一代低碳技術發展方向,積極支持重大原創性核心低碳技術的研發。開發應用源頭減量、零排放技術,利用低碳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組織開發先進適用的低碳技術、低碳工藝和低碳裝備,推動新型低碳產業發展。以先進適用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為重點,制定低碳技術推廣實施方案,促進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帶動重點行業碳排放強度大幅度下降。建立低碳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的激勵機制和融資平臺,增強園區低碳技術創新能力和推廣應用水平。
3.創新低碳管理。建立健全園區碳管理制度,編制碳排放清單,建設園區碳排放信息管理平臺,強化從生產源頭、生產過程到產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加強企業碳排放的統計、監測、報告和核查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企業碳排放數據管理和分析系統,挖掘碳減排潛力。加強企業碳管理能力建設,增強企業低碳生產意識,提高碳管理水平。鼓勵支持園區企業參加碳排放交易試點,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放權有償獲取與交易的市場機制。推行低碳產品認證制度等,多途徑探索企業碳管理新模式。
4.加強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園區低碳發展規劃,完善空間布局,優化交通物流系統,對園區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或改造實行低碳化、智能化。完善園區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體系以及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制定和實施低碳廠房標準,加強新建廠房低碳規劃設計,加強對既有廠房的節能改造。
(三)低碳景區
1.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在景區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低碳交通。積極倡導文明、健康、低碳的旅游方式,倡導使用公共交通或自行車等低碳或無碳出行方式,購買汽車選擇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旅游景區禁止機動車進入,改以電瓶車代替,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低碳垃圾。倡導減少旅游外帶垃圾,旅游者自帶垃圾袋,將自己產生的垃圾回收,控制并減少垃圾總量。對于景區垃圾的處理,可采用“減少一再用一再循環一再生能源的模式,及時全面引進節能減排技術,降低碳消耗,形成旅游景區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提高景區運行效率。
4.低碳飲食。旅游景區內設置的賓館酒店,要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綠色環保企業。在游客就餐時,倡導游客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使用自帶的餐具、適度點餐、節約糧食等。
三、試點示范創建名單
根據前期調研及各縣(市、區)自行上報,經篩選,2022年全市共確定20個低碳試點示范建設對象,涵蓋低碳社區、低碳園區、低碳景區等。具體名單為:
鯉城區(2個):常泰街道新塘社區,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
豐澤區(2個):豐澤街道霞淮社區、源淮社區。
洛江區(1個):萬安街道萬福社區。
泉港區(1個):泉港石化園區仙境片區。
晉江市(2個):青陽街道曉升社區、梅嶺街道竹園社區。
石獅市(2個):湖濱街道花園城社區、寶蓋鎮龍穴社區。
南安市(2個):羅東鎮銀河新城社區、翔云鎮沙溪村。
惠安縣(2個):螺陽鎮霞光村、崇武鎮潮樂村。
安溪縣(1個):鳳城鎮祥都社區。
永春縣(2個):桃城鎮濟川社區、長安社區。
德化縣(1個):龍潯鎮大洋社區。
開發區(1個):新學園社區。
臺商投資區(1個):東園鎮東園村。